颜鸿卢晓卉(夜序)最新章节免费在线阅读_夜序最新章节免费阅读

《夜序》是网络作者“照月流”创作的都市小说小说,这部小说中的关键人物是颜鸿卢晓卉,详情概述:而到了后期,毗婆尸佛宗之内,修炼渡尸的僧侣更加激进,在他们看来,观想尸体、吸纳尸气、中和尸气和佛门真元的冲突实在太慢了反正从古至今也没听说过谁能超脱彼岸,即使耗尽一生寿元又能观想到什么地步呢?与其空修道行境界,轻视法力,还不如勇猛精进,强化实力,纵横天下,快哉快哉所以后来他们行事渐渐妖魔化,夺人生魄、摄人元神、将别家修士炼成妖尸提纯尸气,与魔道无异异端比异教徒更加可恨毗婆尸佛宗正统弟子与他……

点击阅读全文

小说:夜序

作者:照月流

角色:颜鸿卢晓卉

经典小说《夜序》是网络作者“照月流”的代表作。以下是内容概括:小乘佛教认为释迦摩尼是唯一的教主,但是大乘佛教认为,世间同时有很多个佛。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佛”的概念就是大乘佛教的教义衍生出来的。现在佛是释迦摩尼,未来佛是弥勒佛,过去佛是谁呢?有些了解的人可能会说是燃灯古佛,但其实过去佛不止他一位,而是七位,指的是释迦牟尼成佛之前悟得正觉的七位佛尊,统称为过…

夜序

第一章 观身不净 精彩章节免费试读

佛教诞生在印度以后,传播到周边邻国,比如中国、泰国、缅甸等地。在它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一直有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的划分。

一个主流的观点认为,广大的内陆中原地区信奉的是大乘佛教,崇尚普度众生,主张除了解决自己的烦恼以外还要拯救一切众生;

越南、泰国等东南亚地区信奉的则是小乘佛教,重视个人修行,人生来就是为了追求个人的自我解放。

这个划分没有太大的意义,对佛法修为及道行高深没有孰高孰低的标准,需要了解的是他们之间的教义。

小乘佛教认为释迦摩尼是唯一的教主,但是大乘佛教认为,世间同时有很多个佛。

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佛”的概念就是大乘佛教的教义衍生出来的。现在佛是释迦摩尼,未来佛是弥勒佛,过去佛是谁呢?

有些了解的人可能会说是燃灯古佛,但其实过去佛不止他一位,而是七位,指的是释迦牟尼成佛之前悟得正觉的七位佛尊,统称为过去七佛。

另外六尊佛祖分别是:毗婆尸佛、尸弃佛、毗舍浮佛、拘留孙佛、拘那含牟尼佛、迦叶佛。

根据佛经记载,毗婆尸佛是过去七佛中的第一位,其出世时间距今有91劫(佛经里的一劫为13亿4千万年),从时间上看,我们没听过似乎也正常,因为那是1000多亿年前了。

《地藏菩萨本愿经》卷曾这样记载:过去有佛出世,号毗婆尸。

若有男子女人闻是佛名,永不堕恶道,常生人天,受胜妙乐。身从无相中受生,犹如幻出诸形象。幻人心识本来无,罪福皆空无所住。

到后代,禅宗在每天早晨礼佛时,也有持诵七佛名号的习惯。

毗婆尸佛宗,主修的是宗门正统经典,《毗婆尸佛经》,宗门不大但内部也划分若干个流派,如胜观流派,净观流派,胜见流派,种种见流派等。

本来是修心戒神的正统佛教宗门,但问题出在净观流派上,要从他们观想尸体修炼观身不净法门说起。

观察身体是佛陀专门列出来的四个重点观察对象之一,并放在首位,成为四念处。

因为身体对生命的重要性,佛教认为身体存在许多虚妄的概念,吸引了人类太多的注意力,带给人们很多痛苦,而且因为虚妄意识的产生,身体变得不再纯净。

所以为了破除虚妄,纯净意识,我们需要重新认识身体、理解身体、勘破身体,然后就产生了观身不净法门。

有人说身上确实很脏,不净:大便、尿液、脓疮、汗垢、头油、眼屎……但这只是对净最初级的了解。

佛宗的意思是认清身体沾染了什么,让人们对身体产生如实的看待。

不管是生死、高矮胖瘦、美丑、疾病等,把我们的主观意识附加在身体上的概念统统解除,恢复身体本来的面目,从依据身体而建立的烦恼障碍中走出来,从身体上超脱。

观身不净,一切无染,生死解脱,是为佛说。

而且在部分佛教寺院里,至今还有一种修行方法,遇到家里有年轻人去世,尸体就要捐赠给寺院,然后安放在适当的位置。

有一些和尚会去修炼观身不净法门,每天面对尸体,看着他腐烂,体悟肉体生命的无常。

对于佛、道等修行中人及门派来说,死亡和尸体,并不意味着不详,面对尸体之丑恶形象,做九种观想,是观身不净法的一种形式,行之可断除对身体的执着。

九想为:

一、新死想:静静地观想,一个刚死的人,直挺挺地身体仰卧,寒气透骨,毫无知觉;

二、青瘀想:静观还没入殓的尸体,停尸一日到七日间,黑气散溢,转成青紫色肿胀,十分可怕。

三、脓血想:静观死人开始腐烂流脓,烂尸肉块块崩溃,肠胃流出。

四、绛汁想:静观腐烂之尸,停积久后,尸体开始流出黄色汁液,臭不可闻。

五、虫啖想:静观腐尸停放久后,遍体生虫,这些无数的虫在尸体的每个部位钻来钻去,导致尸体骨节内犹如蜂巢般成了许多空洞。

六、筋缠想:静观腐尸的皮肉,被无数虫钻吃咬尽,只剩下筋缠连着骨头,犹如绳子捆着木柴,维持不散。

七、骨散想:静观死后的筋已经烂坏,骨头开始掉落四处。

八、烧焦想:静观死尸,被火焚烧,曲缩在地上,被烧得有些焦黑、有些生烂,令人不忍观看。

九、枯骨想:静观坟墓,经久破损,墓内的骨头也暴露于外,散落满地,被日晒风吹雨淋,骨头日久变成白色或枯黄,任由路人、狗兽等践踏糟蹋。

想到此身结局,将来毕竟如斯,试问一片淫心淡否?

以上九想观,如能时常作观,对肉体爱欲的执迷必可破除,内心也渐能清净,对人生的看法也能比较达观开朗,进一步甚至可以悟道,脱离苦海。

九想观的效用,正如前贤的诗证:“人想死亡日,欲火顿清凉。愚人若闻此,愁眉叹不详,究竟百年后,同入烬毁场,菩萨九想观,苦海大津梁。”愿读者们都能重视九想观,时常修持观想。

本来是净化情绪、勘破虚妄的智慧妙法,后来是如何使观身不净走上歪路的呢。这就要说到,观身不净的艰难。

不断的自我观照,发掘自己的妄想情绪,本能执着无法破除,贪爱烦恼不能断绝,长久的困扰之下,情绪波动一念之差,反而加重了虚妄执念。

日日观想尸体以后,觉得实在无法勘破虚妄,净化念头。观想尸体腐烂的过程,渐渐流于形式,演变成吸纳尸气,逆练肉身,达到不生不死的非常规状态。

修行的目的是为了觉悟,觉悟的目的是突破生死界限,超脱自由。

既然如此,我何不另辟蹊径,直接引尸气入体,以活人生气、尸体死气和佛门真元渗透肉身,达到濒临生与死的临界值,这岂不是更容易实现?

以肉身作为超脱苦海抵达彼岸的船,称为渡尸。

即使是尸气入体,沦为尸妖一般的存在又有什么关系呢?肉身只是一具虚幻的皮囊,以什么形式存在反而不那么重要。

据《地藏菩萨本愿经》所述,普天之下,无关菩萨世人,若闻毗婆尸佛之佛名,可保永生不会堕入恶道,受益更为广泛,人与天齐。

佛说众生平等,我这半人半尸的尸妖,只要一心礼佛,想来佛祖也会接纳的吧?毕竟佛祖也有寂静相和忿怒相两副面孔呢。

在《阿含经》、《念七佛品》中也有记载,佛经中称毗婆尸佛的佛身高达六百多千米,所发出的佛光远达两百多公里,佛身呈紫金色。因此修炼有成的度尸往往也是紫金色。

至于死在颜鸿手里的和尚,看来只是修炼不到家,因此看上去与常人无异。

                       

点击阅读全文

上一篇 2023年3月11日 am9:52
下一篇 2023年3月11日 am9:56